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最新历史新闻-历史热点资讯

政党优势(二):百年荣光 续写辉煌

时间:2024-08-31 11:02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10 次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一百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创造出辉煌的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在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过程中,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

微信图片_20220512110151最新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一百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创造出辉煌的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在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过程中,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

这套制度体制,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它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彰显我国制度优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属性,彰显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平台、载体和途径。

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制度平台加以体现和实现的。百年党史有力地印证,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过程,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完善的过程。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实现形式,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

我国人大代表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截至目前,全国、省、市、县、乡五级人大一共有代表262.3万,其中县乡两级人大代表247.8万,占代表总数的94.5%,每位代表都是由选民一人一票直接选举产生的,可以说在中国的每一个地区、每一条战线、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领域、每一个民族都有人大代表。

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的信任和嘱托,反映人民的愿望和意志,共商发展大计,共议民生关切;党和国家领导人当面听取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让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切实融入国家大政方针之中。据了解,十三届全国人大以来代表所提出的议案和建议,均在当年被国家有关部门办理完毕并予以直接答复。在这一过程中,“提”“交”“办”实现了无缝衔接和有序对接,充分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内涵和独特优势。

     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作为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维护人民群众的民主权益,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有生命力的重要密码,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取向和历史使命。理论和实践表明,汇纳亿万人民群众意志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新时代定能赋予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更大的生机与活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中国特色政党制度

QQ截图20220516095606

资料图。来源:网络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我国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创造。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有利于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能充分吸纳各方面的意见,集中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实现广泛民主和集中领导的统一,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统一。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国家跨世纪发展宏伟目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妥善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保持我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对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挫败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人权、民主等对我们进行的挑战,面向新世纪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效保障少数民族人民权利


《中国的民主》白皮书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宪法以及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得到明确,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最根本特点在于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领导。总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维护国家统一的前提下保障少数民族权利、处理民族问题的一种政治制度。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现了统一与自治的结合、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二是体现了民族因素与经济因素的结合。三是在实践中推动了民族自治地方各项事业的历史性发展。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在城乡基层治理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调动城乡群众、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自主自治的积极性,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意见》强调,要加强村(居)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健全村(居)民自治机制,并明确提出坚持党组织领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制度,建立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备案制度。

我国民法典赋予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资格,使其有权从事履行职能所需的民事活动,为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应有作用提供了法律保障。要明确群众性自治组织与基层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对群众性自治组织的选举方式、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各项程序进行详细完备的规范,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保证自治工作的开展。同时,对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整体规范和职业保障,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基层工作人员队伍。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经过长期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最生动的基层民主实践,是推进基层治理的制度创新。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再次强调要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是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重要性的充分肯定,更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时代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人类法治史上了不起的成就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各方面努力,我国用30多年时间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是人类法治史上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与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等三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法律体系。标明中国已在根本上实现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的历史性转变,各项事业发展步入法制化轨道。郑重宣示了中国坚定不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保障。


中国基本经济制度: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经过长期艰辛探索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斗,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之后又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我国建立的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实行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的基本经济制度。新建立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当时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后来在“左”倾错误影响下,追求公有制越纯、比重越高越好,束缚了生产力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经济改革从所有制结构、分配方式和经济体制三个方面逐步展开,并在理论上不断深化认识。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同时提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时,首次提出两个“毫不动摇”:“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同时首次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都重申并强调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两个“毫不动摇”。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在理论和实践上对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内涵的又一次新发展。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标志着我们党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所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雄辩地证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并且能够持续调整完善,能够容纳社会生产力实现更大发展,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先进的基本经济制度。


爱国统一战线:是党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爱国统一战线,建立和完善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建立、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重要保障。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重要贡献。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概括为十六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方针,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及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指导方针。党的领导问题是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修改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须同舟共济,依靠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孙中山先生说过:“要恢复民族的地位,便先要恢复民族的精神。”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心聚在了一起、血流到了一起,共同书写了抵御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建设人民国家、推进改革开放的英雄史诗。统一战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法宝。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紧依靠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襄民族复兴伟业的生动局面。

2021年,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写明:坚持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


“一国两制”实践:优越性必将进一步彰显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按照邓小平的论述,“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一,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科学构想。

一国两制”政策以“一个中国”为原则,并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地区之中,其一以中国大陆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民主集中制制度,其二在香港、澳门皆不实行社会主义,主权移交后保持其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并可以享有除国防和外交之外的事务来高度自治及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称为“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澳人治澳,高度自治”。这个方针已经使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得到解决,正在有力地推动台湾问题的解决。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刘芳彬指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20多年的历史证明,实行“一国两制”,有利于维护国家根本利益,有利于维护香港、澳门根本利益,有利于维护广大香港同胞、澳门同胞根本利益,“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

实践证明,“一国两制”不仅是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是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作为崭新课题和全新实践,“一国两制”在探索中稳步前进。

随着实践不断深入和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一国两制”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彰显,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续写成功实践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4-10-09 09:10 最后登录:2024-10-09 09:10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