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最新历史新闻-历史热点资讯

“按需打印”的生物器官模块问世,OpenAI推出实时AI搜索引擎

时间:2024-08-04 22:19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4 次
澎湃,澎湃新闻,澎湃新闻网,新闻与思想,澎湃是植根于中国上海的时政思想类互联网平台,以最活跃的原创新闻与最冷静的思想分析为两翼,是互联网技术创新与新闻价值传承的结合体,致力于问答式新闻与新闻追踪功能的实践。

1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新型催化剂

天津大学新能源化工团队成功研发出成本低廉、对环境友好的新型丙烯催化剂,为下一代烯烃核心技术奠定科学基础。7月19日,该项突破性研究成果在《科学》杂志以封面论文形式刊发。(每日经济新闻)

《科学》杂志7月19日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2 用体温供电?可穿戴设备又有新突破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机械工程系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仅用体温即可为医疗保健仪器供电的设备,有望解决可穿戴设备充电的问题。研究人员将一种热能发电机与脉搏血氧仪传感器相结合。热能发电机利用液态金属和半导体通过3D打印橡胶集成在一起,成为一种柔性可拉伸的可穿戴装置。他们使用液体金属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增强热电元件与设备及身体接触点之间的导热性。与该团队过去的研究相比,这种设计将功率密度提高了大约40倍。(今日科协)

图片来源:卡内基梅隆大学工程学院

3 原子级量子传感器可检测微小磁场

近日,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量子纳米科学中心和德国尤里希研究中心的国际研究团队开发出世界上首个原子级量子传感器,能够检测原子尺度的微小磁场。该原子级量子传感器是使用单个分子来探测原子电磁特性的工具。该分子附着在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尖端,可以将其带到距离实际物体仅几个原子的位置。这项开创性工具类似核磁共振成像的量子材料设备,为量子传感器中的空间分辨率设立了新标准,将使科学家能够在最基本的层面上探索和理解物质。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上。(湖南日报)

4 钙钛矿电池研究获得新突破

近日,西湖大学工学院王睿实验室研发出一种新分子——Py3,它有望显著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并将其使用寿命延长约2倍。Py3分子主要针对倒置钙钛矿电池而开发,实验测试显示,采用Py3分子作为空穴选择接触层的钙钛矿电池,光电转化效率显著提高至26.1%;此类钙钛矿电池器件运行寿命超1万小时。而在现阶段,钙钛矿电池的使用寿命约为3000小时。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中国能源报)

Py3分子。图片来源:西湖大学

5 “按需打印”的生物器官模块问世

近日,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研究团队首次开发出一种可“按需打印”且能与人体相容的器官构建模块。该成果的关键是一种具有可控机械性能的生物材料,能与各种人体组织相匹配。与现有的生物打印技术相比,这是一个巨大飞跃,将为研究各种疾病进展和相应疗法带来极大助力。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金融界)

6 超新星激波突破信号,捕捉到了!

近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张居甲领衔的国际合作团队,成功捕捉到超新星的爆炸激波冲破其外围致密星周物质的壮观瞬间。这一成果不仅加深了人们对于超新星激波爆发物理机制的认识,还为揭示恒星晚期演化与死亡之谜提供了新的关键线索。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上。(环球时报)

图片来源:云南天文台

7 蚂蚁能力助微型机器人自主导航

近日,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受蚂蚁等昆虫的视觉导航能力启发,研发出采用“快照”导航模式的微型机器人——重量仅56克、名为“CrazyFlie”的小型无人机。它配有全向摄像头,能结合“里程测量”找到自己留下“快照”的各个位置,可实现长达100米距离的自主返航。研究人员表示,受昆虫启发的自主导航策略有助于推动微型机器人在真实场景的广泛应用,比如可用于仓库库存跟踪监控或温室作物监测等,小型无人机则能自主飞出去收集数据并返回基站。相关论文在美国《科学-机器人学》杂志上发表。(科学网)

8 特殊吸湿材料可从空气中取水

美国犹他大学的工程研究人员Sameer Rao的最新研究,他设计的装置能够从空气中“吸”出液体水来,即便在干旱的沙漠中也能工作。研究者使用一种称为金属有机骨架的特殊吸湿材料。研究者表示,重量仅为一克的这种材料内部就会有跟两个足球场一样大的表面积。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水分子能够逃离,而是一直被困在吸附-解离的循环里。这种材料只吸附水分子可以保证水的纯净程度,直接饮用。科研人员另外引入了一个小型加热装置,对这种材料加热,其中的水分子就获得了足够的能量,能够挣脱材料的束缚,于是就形成液态的水流了出来。(中国科学院)

研究者与他们设计的原型机(图片来源:犹他大学)

9 高性能塑料基热电材料研制成功

我国科学家近日在聚合物热电材料上取得重要进展,提出并构建了聚合物多周期异质结(PMHJ)热电材料,有望大幅提升材料的热电性能,从而为高性能塑料基热电材料的研究提供全新思路。这一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朱道本/狄重安研究团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立东课题组及国内外其他7个研究团队合作完成,相关论文发表在7月24日晚出版的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光明网)

10 我科学家发现宇宙最高能量伽马谱线

2022年10月9日,包括我国慧眼卫星在内的众多天文望远镜观测到一例迄今最亮的伽马暴(编号GRB221009A)。近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的科研团队,利用自主研制的极目空间望远镜和国际上的费米卫星伽马射线监测器的观测数据,在伽马暴中发现能量高达37兆电子伏的伽马射线谱线,且谱线的能量和光度均以幂律形式演化,这是迄今观测到的宇宙天体产生的能量最高、证据最确凿的谱线,为破解伽马暴及相对论性喷流产生之谜提供了全新的重要线索。(光明网)

11 我国载人登月火箭迎新进展

7月23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发布未来将用于载人登月的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其三级液氢液氧发动机近日完成了高空模拟环境长程试验,验证了该发动机在太空中长时间工作的可行性,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央视网)

试验现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供图

此次试验在我国新建成的垂直高空模拟试验台完成。这是我国首个垂直高空模拟试验台,由载人航天工程支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01所设计建设,是目前国际上试验时间最长的氢氧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台,将大幅提升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能力。据悉,此次试验成功,标志着我国液氢液氧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具备了千秒量级能力,将有力支撑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的顺利开展。(中青网)

12 世界首套!一天可绿色气化3000吨煤

近日,世界首套日投煤3000吨级多喷嘴对置式(OMB)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工业示范装置一次投料成功。这一由华东理工大学与山东能源集团联合开发的超大项目,一天就能让3000吨粉煤实现绿色气化,为世界最大“吃煤胃口”,而且吃得“一干二净”。这项气化炉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继华东理工大学与山东能源集团、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产学研紧密合作,开发多喷嘴对置式(OMB)水煤浆气化技术后,取得的又一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解放网)

多喷嘴对置式粉煤气化炉吊装

13 我国数据库产业市场规模超500亿元

近日,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发布《数据库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数据库市场规模首次突破千亿美元,中国数据库市场规模为74.1亿美元(约合522.4亿元人民币),占全球7.34%。截至2024年6月,全球共有518家数据库产品提供商,中美企业数量均为167家,分别占比32.2%。预计到2028年,中国数据库市场总规模将达930.29亿元,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12.23%。(科技日报)

14 “时空元表面”可调控光束频率和方向

据《自然·纳米技术》杂志7月24日报道,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团队报告称,他们构建了一种元表面,上面布满微型可调天线,能够反射入射的光束:一束光进入,多束光出去,每束光都有不同的频率并朝着不同的方向传播。这是一种处理自由空间信号而非光纤信号的新方法,可创建许多不同光频率的边带或通道。

图片来源: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新研究不仅有望用于开发新型无线通信信道,甚至为开发新的测距技术,或者向太空传输大量数据开辟了新途径。研究团队表示,设计元表面是希望其可以超越传统光学元件(如相机或显微镜镜头)所能达到的效果。这种多层晶体管状设备被称为“时空元表面”。团队最终目标是开发出一种“通用元表面”,该表面能够在自由空间中创建多个光学通道,每个通道都以不同的方向传输信息。他们设想,未来当许多人在同一个咖啡馆用笔记本电脑时,每个人将不再接收无线Wi-Fi信号,而是接收各自的高保真光束信号,再也不用担心网速问题。(光明网)

15 OpenAI推出实时AI搜索引擎

据英国《卫报》、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等媒体报道,当地时间7月25日,OpenAI宣布正在测试新的人工智能(AI)搜索工具SearchGPT,可以实时访问来自互联网的信息,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具时效性和更准确的信息。

客户输入搜索内容后,SearchGPT并不是返回一个简单的链接列表,而是试图对它们进行组织和理解。OpenAI近期新推出的“GPT-4o mini”迷你AI模型和SearchGPT原型,都是其致力于在“多模态”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的一部分。所谓“多模态”,即在一个工具(即 ChatGPT)内部,提供多种类型的AI生成媒体,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以及搜索功能。(人民网)

16 秒级预警,亿级覆盖,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建成!

7月25日,国家地震预警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我国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全面建成,将向全社会提供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信息服务。国家地震预警工程项目已建设15899个观测站,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震预警网。在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方面,我国华北、东南沿海、南北地震带、新疆天山中段、西藏拉萨周边等5个重点预警区已具备秒级地震预警能力,全国已具备分钟级烈度速报能力。依托电视、广播、互联网、新媒体、信息接收终端等发布平台,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已具备亿级覆盖、秒级触达的广域快速服务。全国微信地震预警信息服务平台将于近期上线与广大公众见面。(人民日报)

17 我国科研团队实现“陶瓷可拉伸”

北京科技大学研究员陈克新团队联合北京工业大学教授王金淑团队、香港大学教授黄明欣,首次实现陶瓷的室温大变形拉伸塑性。研究团队首创性地提出一种“借位错”思想,即如果将金属中的位错“借”给陶瓷,那么就可以有效地克服陶瓷中位错形核难的问题。一旦陶瓷内存在大量的位错滑动,那么陶瓷就有可能像金属一样具有塑性。这一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上。(今日科协)

编辑:杨雯宇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资讯

《中国科技信息》杂志社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在线投稿平台:

投稿电话:010-68003059

新媒体内容合作联系微信:cnkjxx1989

杂志收录情况:《中国知网》《中国期刊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科协、中国图书馆学会(解读科学发展观推荐书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中国科技信息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按需打印”的生物器官模块问世,OpenAI推出实时AI搜索引擎|一周科技视界》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4-09-20 00:09 最后登录:2024-09-20 00:09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