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最新历史新闻-历史热点资讯

这群清华仔写了今年的高考作文

时间:2024-07-11 02:21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6 次
原创 清新时报评论部 清华大学清新时报 作者 | 黄国正 刘今 吴彦臻 刘雨桐 李一安 蒋林佳 马文龙 王丁丁 王迪雯 尹昊萱 刘方元 谢譞 刘桐彤 程雨祺 陈

蒋林佳 马文龙 王丁丁 王迪雯 尹昊萱 刘方元

谢譞 刘桐彤 程雨祺 陈善炜

责编 | 陈洪淼 尹昊萱

排版 | 刘之航

全国一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和风细雨,君子洋洋

黄国正

全国一卷

亲爱的各位书友:

你们好!

很荣幸能和大家分享我的读书心得。管鲍之交的故事流芳百世,每个读过这段历史的人,无不赞叹于齐桓公的尊贤重士,管仲的不世之才。而我却觉得,桓公之霸业,非鲍叔不能成之,鲍叔的君子之风,最值得我们学习和致敬。

苏轼《留侯论》中说:“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他以张良为例,指出刘邦正因为有了张良的辅佐,懂得了暂避锋芒,蓄势待发的道理,最终在与项羽的角逐中笑到了最后。而项羽一次兵败便不相信“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自刎,令英雄扼腕。发是本能,而藏是智慧,能够收放自如,才是真正的大境界、大智慧。辅佐桓公夺位之时,鲍叔尽心尽力,而当成就霸业变成新的目标时,鲍叔立刻推荐了管仲,并甘愿隐藏幕后,让管仲能在更广阔的天地大显身手。这不是退让,而是双赢,管鲍的合作才能最大化地推动齐国的进步,相比霸业而言,表面上的光鲜和争斗又算得了什么呢?鲍叔看到了更远更广阔的未来,眼前的名位自然也干扰不了他,他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不在乎飞短流长。

我们当今的社会,缺少管仲吗?恐怕不缺,网络时代,鼠标轻轻一点,古今中外的知识、谋略尽收眼底。而鲍叔这样的君子,我们却太缺,太缺了。急功近利者多,愿“板凳坐得十年冷”者少,争先恐后者多,能“俯首甘为孺子牛”者少。但我们的事业,没有负重前行的“鲍叔”们是不行的,正如我们需要“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也需要一马平川的康庄大道;我们需要“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也需要涓涓细流,奔流入海。踏实做人,认真做事,行胜于言,无问西东,当我们领悟到鲍叔的精神,领悟到“功成不必在我,功力必不唐捐”,领悟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道,我们就会不再困惑,不再迷茫,不再把美好的青春浪费在无谓的争斗和空洞的遐想中,而是用汗水浇灌出最动人最绚烂的花朵。

“和风细雨不须归”,君子坦荡荡,洋洋洒洒,令人如饮醇醪,如沐春风,愿我们都能从鲍叔这里学到君子的胸襟和智慧,润物细无声,团结和鼓励更多的人为了光荣的使命与理想不断奋斗,不断超越。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2020年7月7日

感想

即使高考已过去4年了,每次看到高考作文题,我依然能听到血液凝固的声音。大概习惯于天马行空,稍有滞塞,就仿佛经脉被拿,发不出内力了。所幸并不在考场,尽力回忆脑中的素材,成文虽不足一哂,抛砖引玉,也勉强算得“经世致用”了。谨以此,纪念青春。

胸中藏丘壑,一笑泯恩仇

刘今

全国一卷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想必各位对春秋时期齐桓管鲍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无论是宽宏大度的齐桓公、还是慧眼识才的鲍叔牙、抑或是善择良木的管仲,都可谓是当世英才,都是齐国崛起不可或缺的人物,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当属一国之君齐桓公。

我并非倾慕于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丰功伟绩,而是对他作为领导者的品格与智慧感慨万千。化敌为友、化干戈为玉帛,齐桓公信任身边的得力干将鲍叔牙,重用曾经的夺命仇人管仲,君臣相和,广纳忠言,成就一代霸业的同时,也留下一段佳话供后人思之悟之。

“相逢一笑泯恩仇”,齐桓公之所以有如此的魄力,正是因为他的胸中藏有凌云壮志、眼前包纳远大山河,不因一时恩怨而失一代伟业、不为一点屈辱而蒙一世英明。胸中藏丘壑,一笑泯恩仇,这是齐桓公的智慧,也是如今我们个人和国家都应该学习的锦囊妙策。

胸中藏丘壑,一笑泯恩仇。宽容且大度,往事随烟流。

齐桓公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不仅得益于他卓越的个人能力,更取决于他长远的目光与优秀的品格,能屈能伸,宽容大度;兼听则明,不计前嫌。因为想要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曾经的些微恩怨何足挂齿,又怎能让它成为自己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于是齐桓公选择了原谅与包容。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我们平常生活的人际交往过程中,难免会有摩擦与不快,但我们要学会以宽容与大度的胸怀待人接物,学会一笑泯恩仇,因为相比于那些冲突与烦恼,真挚的友情与远大的理想抱负才是真正可贵的。胸中藏丘壑,一笑泯恩仇。齐桓公因此收获了忠诚的君臣情谊与平定天下的国之栋梁,我们也能收获真挚的朋友情分以及奔赴远方的温暖陪伴。

胸中藏丘壑,一笑泯恩仇。审时兼度势,方能立潮头。

不仅个人需要笑忘恩怨的品格与魄力,一个国家也需要这种审时度势的大局观念与智慧。齐桓公做出原谅管仲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不只是个人的品质体现,更是一个国家的战略需求。当时的齐国正处于烽火纷飞的春秋争霸时期,四方虎啸龙吟,正需要栋梁之材方可立足于乱世。与其说是齐桓公选择了管仲,不如说是齐国选择了管仲。

丘吉尔曾说道:“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从来也是变幻莫测,少不了相逢一笑泯恩仇。放眼当今世界,风波诡谲,各国争雄之势不亚于春秋列国争霸之局,而中国的处境与春秋的齐国也有相似之处,正是用人之时,也正是发展之际。“青山一道同云雨”,各国始终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在处理国际关系时,韬光养晦,审时度势,却又不失我大国风度与坚定立场。追寻民族复兴之光,又何惧眼前弥弥风沙。

无论个人与国家,都要有广阔的胸怀、长远的目光与大局的智慧,才能勇立时代潮头。当然,笑泯恩仇不等于遗忘,个人不应该遗忘曾经的失败,国家不应该遗忘历史的耻辱,而是用更宏伟更细腻的目光审视过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领悟齐桓公的智慧,在时代风云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明天,也找到属于中国的未来!

胸中藏丘壑,一笑泯恩仇。眼前纳山河,不负少年游。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到此完毕!

2020.7.7

小今

感想

还是遵从高三时的写作风格,可能这也是一种乡音难改吧哈哈。跳出万山圈子外,却也别有一番风味。想起高考考场上面对作文时愣住了二十分钟,记忆犹新。从纸上的奋笔疾书到敲击键盘的声声急切,写作始终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乐趣。(没有格子的限制,字数不小心就奔涌出去了嘤嘤嘤。

包容无限的可能性

吴彦臻

全国一卷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读过这三人的传记后,鲍叔给我的感触最深,因为他不仅明白自己能力的边界在哪里,还能够发现他人在完成他的理想这件事上所具有的卓越能力。

当谈到鲍叔推荐管仲,自己甘居其下时,我们很容易便会想到“知人善任”之类的品质,而往往会忽略了:能够推荐一位贤才来取代自己的位置,前提条件是要明白并且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个体是有局限的。在解决“某个问题”、完成“某件事”方面,我们并不是最优秀的,需要更优秀的人来代替我们。

这个事实是我们几乎所有人在潜意识里都不愿意接受的,而且可能会被认为是自卑自弃的表现。但是实际上,这一点正是“举贤任能”这一行为能够发生的前提条件——如果不能够意识到个体的局限性,认为所有的事情都能够自己亲力亲为来解决,那么我们自然会大包大揽,可能也会下意识地去贬低他人。

“有自知之明”并不是说鲍叔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能力就不如管仲,而是说,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擅长哪一个领域、不擅长哪一个领域。诚然,在史书上留下更为光辉的印迹的,是管仲而不是鲍叔。但是齐桓公在鲍叔的辅佐下登上齐国国君之位,说明了鲍叔此人并不是什么尸位素餐之辈。

我们每个人都擅长不同的领域。打天下与治天下显然不属于同一个领域,而真要说起来,论打天下的能力,管仲比不上鲍叔,不然也不会让其原君主落得身死的下场了。

而现在,我们在网络上也能看到诸如“就这?”“我上我也行”的字眼。也许当人们这样说时,只是抱着一种玩乐的心态,但“键盘侠”、“杠精”等群体的出现,也许与不清楚自身能力的边界、没有意识到个体的局限性有关。在这样的风气下,受到伤害最大的,可能不是那些已经在自己的领域内取得一些成就的人,而是那些正在自己领域内负重前行的人们。

这是一个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包容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知之明”:在属于自己的领域内,我们要尽力做到极致,就像是鲍叔辅佐齐桓公登上王位一样;在不属于自己的领域内,我们也要以欣赏的眼光、包容的心态去对待这些无限的可能性,少一些居高临下的戾气,多一些宽厚大度的包容,就像是鲍叔坦然接受管仲在治理天下方面拥有更高的才能一样。这不仅是让这个高度分工的社会能够正常运转的关键,同时也是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的关键。

以上就是我的感想,谢谢!

感想

这大概是一篇偏题的高考作文,当然也可能是一篇剑走偏锋类的文章。放在高考我肯定不会这样写,因为我高中时老师说作文是“立意定高下”。用800多字去写诸如“知人善用”、“宽厚”之类的主题,我认为没有很大的价值。可能也是我自身能力限制让我无法将这两个主题写得很深入,最后我还是选择以“自知之明”为切入点。我认为这是一切的前提条件,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去思考的一点——我们的领域在哪里?我们的“边界”们都在哪里?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刘雨桐

全国一卷

各位同学:

大家好!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参与读书讨论,我想谈一谈自己对于鲍叔牙的一点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齐桓公为一国之君、春秋霸主,管仲为千古名相、法家先驱,而鲍叔血统之尊不如桓公,治国之才略输管仲,论功名成就是三人中最次者。但我在这三人中却尤其佩服鲍叔,因为他掌握着一项无数帝王将相未曾拥有的才能——清晰的自我认知与自我定位。

鲍叔牙一生最擅长的是“知人”。他能够透过表象,将人的品格和能力看得一清二楚。与管仲交,他知人若己,《史记》中载:“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鲍叔牙对管仲的体谅忍让,不仅仅是因为“君子之仁”,而是因为“知其贤”而惜其才。鲍叔牙将管仲的才能、品格和志向看得一清二楚,以致管仲自己也感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牙不仅善识贤才,同样能辨奸恶。管仲去世后齐桓公想让鲍叔牙为相,鲍叔提出条件要辞去易牙、开方、竖刁三人,而此后的历史果然证明这三人并非善类。

韩愈在《马说》中提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知人善任已是世间难得之才,但更难得的在于“知己”。鲍叔牙最重要的才能,在于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他很清楚自己的能力的界限在何处,对自己的位置有明确的认知。鲍叔对齐桓公说:“君将治齐,即高傒与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于是齐桓公立管仲为相,成就春秋一代霸主。

鲍叔牙识大局、荐贤臣,甘居人下而不强求丞相之位,看似牺牲了自我利益,实际上是以退为进,舍小利而逐大义的大智慧。推荐管仲治国,齐国得以稳定繁荣,鲍叔牙作为辅佐之臣仍享有尊贵地位和优厚待遇,丞相管仲对其感激不尽,齐桓公对他信任有加,后世十余代在齐国有封邑、任大夫之职,太史公也赞扬他:“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鲍叔牙的君子之风和谦逊之德,建立在他对时势的清晰掌握之上,也建立在他对人生目标的清晰定位之上。他不追求那些自己不能掌握的浮名虚利,不渴求超出能力范围的地位权势,而是安其位、谋其职,发挥长处为自己和齐国的前程寻得最优解。

希腊德尔斐神庙上铭刻着一句古老的神谕:“认识你自己。”但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终其一生也没能认清自己的能力与位置。人的欲望永无止境,正因为追求是本能,克制才显得更为智慧。一代枭雄拿破仑横扫欧洲,却因盲目自满而不断扩大侵略,最终兵败滑铁卢、沦为阶下囚。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没有自知之明的人,总是汲汲于眼前的功名利禄,将心思放在与身边人的比较之上。他们找不到自我的位置,只能从与旁人的比较中找寻自己生存的意义,这种人短视、肤浅、善妒,总在自大与自卑两个极端之间徘徊,因为不懂得“收”的智慧,当无尽的欲望与自身能力的界限碰撞时就无法与自己和解,最终要么铤而走险、要么郁郁而终。而有自知之明的人能保持清晰的自我认知,为人虚怀若谷,处事量力而行,清楚人生的张力与限界,明确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鲍叔牙显然是有自知之明的智者,他巧妙地取得了事业与能力的平衡,实现了个人发展与国家利益的和谐。他有以身许国的肝胆忠心、有成人之美的坦荡胸襟、有淡泊名利的君子风范,这样的人物,才称得上有一个真正伟大的灵魂。

我钦佩鲍叔牙的处事之道,我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像鲍叔牙一样有自知之明,认识自己、发现本我,走好人生路。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感想

刚看到全国一卷的时候其实很惊讶,没想到今年会出这种评述类作文题。本来乍一看觉得很难,但细看题目之后发现还是有很多可写之处。私以为这个题目若只看到“放弃小我为大我”或者“选贤任能”这些立意都显得有些大而空,因此写作时选了“自我认知与定位”这样一个题目中略不明显的立意。因为不是真的高考,写的时候虽然努力往高考文体上凑,但还是有些放飞自我了哈哈。“认识自己”是我在新雅学到的重要一课,我也希望读者能从这篇文章中获得一些启发。

全国二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跨越局限,携手并进

李一安

全国二卷

各位青年朋友:

大家好!我是中国青年代表xxx,很荣幸能够在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上发言。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跨越局限,携手并进》。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其面貌在岁月的更替中变得越来越清晰。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在或完整深刻或零碎浅薄的叙事中我们尝试跨越交流的阻隔,在多元包容的文化中我们学着了解大洋彼岸的社会百态。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信息的千万次穿梭中,每一个人都与世界紧紧相连。

我们渴望突破自我的堡垒,减小定势思维的影响,去体认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用贯通古今中西的智慧,携手共创满树花开的人间。

2020年的春天,一场新冠疫情将世界各国的命运再次勾连。援助中国抗疫的物资上,诸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诗句,不再只是温暖和支持的载体,在与病毒的抗争中,更体现着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一种欣欣向荣的生命力。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所言,“只有全球团结一致,把新冠病毒作为人类的共同敌人而全力以赴,才能早日战胜疫情。”

在应对全球新冠疫情的考验中,“计利当计天下利”,中国人民更以实际行动,积极贡献战疫的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向世界发出我们的声音。跨越山海,病毒也许会阻隔人们的接触,然而却始终无法阻挡阳光的播撒和善念的奔流。

我们肯定世界上每一次温暖的传递,相信值得付出、为之奋斗的更好的未来。但是,更加需要直面国际合作中不和谐的声音,需要更大可能地突破地域、种族、文化、性别、阶层的观念束缚,寻找到共同的利益诉求和值得借鉴的文明成果。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海峡要道见证着统计数据的攀升,我们受惠于国际贸易的繁荣发展,但也无法忽视贫富差距问题和劳工权益保障;世界多极化的力量消长,我们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寻求全球治理的方案,但无法回避霸权主义的屡屡抬头;文化多样化的思潮变迁中,信息技术赋予了我们发声的权利,而难以促成有效公共讨论的困境依然存在……

满树花开是人间,疫情的阴霾终会散去,这突如其来的暂停键被按下、又将慢慢弹起。全球战疫的故事,更加向人类证明了“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共赢才能通向更好的未来。”我们期待生活早日回到正轨,更希望与我们有关的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获得应有的关切和真切的改变。在巨变的时代里,我们青年人更应该跨越自我的局限,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和格局与世界交流,在瞬息万变的潮流中,尝试做出青年的回答,无论何时都珍惜自己光明的初心和选择。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倾听!

发言人:xxx

2020年7月7日

感想

感觉高考作文题越来越灵活了,还是很喜欢这种有格局有内涵的题目,体验极佳,主题直接用作题目不香吗……但还是中规中矩地按着一个议论文常见题目格式起了一个题目。(希望高考的朋友们都考出好成绩!)

全国三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立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给高一新生的一封信

蒋林佳

全国三卷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你们好!

还记得三年前第一次换上这身校服的时候,我以为自己应当同那些以往只能在公交车上偶遇的学长学姐一样,成为一个被打上“十年磨一剑”“吃得苦中苦”等等诸如此类标签的高中生——刷着最新的题,熬着最深的夜,课桌左手边高高堆起的教参和试卷快要挡住了视线,还要在坐标轴内把最近一次月考的排名描成点。

的确在高考的语境下,这些压力也许从你们入学的那一刻起就将“阴魂不散”。人们早早为高中生或者说高考生设定了这样一个“群像”,即青春是用来奋斗的,知识是用来改变命运的,你的名字应当高高挂在荣誉证书的横线上、成绩单的顶端乃至校门口巨大的喜报上,然而在这条已然埋好的轨道之外,你们是否思考过自己期待看到的是怎样的风景?

当你循着他人的足迹前行,却依旧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时候,必然看不到一个真正的自己。因此我想说的是,未来三年,你们最应当在黑压压的人群中守住自己与众不同的斑斓,也应当在百舸争流中偶尔接受自己的平凡。

每一个毕业之际的高中生都无法否认,在这个看似牢不可破的“群像”之下,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应当是不同的。试想这样一座方方正正的石头花园,四面筑起高墙,墙角没有一根杂草,道路笔直,雨天也不会泥泞,只有踩着高跷才能窥视墙外的风景——这样的花园不是乐土,而恰恰是监狱。相应地,宽大的校服或许为你们勾勒出相似的背影,但当你们走出教室,在赛道上肆意驰骋、在生宣上挥毫泼墨、在文苑中挥洒才情,这时的你们才是青春的代言。

同样在这个过程中,你们毫无疑问会面临选择、被迫取舍、接受批评乃至回应质疑、抵抗恶意,父母老师的希冀是否变成了额外的负重?他人的评价是否足以动摇你对于自己的判断?屡次失败面前你能否坦然接受一个本就不完美的自己?有些棱角被渐渐磨平,有些地方却生出了更加锐利的锋芒。

事实是对于大部分毕业生而言,高中生活最刻骨铭心的点滴不是坐在考场里手心冒汗、奋笔疾书的那两天,而恰恰是一个又一个细微的点滴——恩师的一番话、校园中一处风景或者和同桌课间分享的一袋零食。在一片预设的底色之上,工笔勾勒抑或点染皴擦,都应由你尽情绘制。

最后,祝愿你们行健初衷,成为那个最想要成为的自己。

感想

跳槽写了Ⅲ卷,个人认为分享感悟这类比较抒情的题在考场里是比较难写的,不能涉及个人信息很容易写得假大空,结构上很难套路化,什么“引析提联结”通通用不上,加上差不多已经忘了高中刚毕业的时候是什么感触……总之祝宝宝们在考场上都能写出好成绩!

全国新高考一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疫情之下的距离与联系

马文龙

全国新高考一卷

疫情的爆发,使人们感受到与日常不同的社会。人们的隔离与合作促使我们重新发现并重新思考距离与联系的存在与意义。

防疫增加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口罩、消毒液与社交距离,在习惯于日常社交的眼光看来,这意味着猜疑与畏惧、意味着怯懦与冷漠。意味着当我看到一辆“鄂A”的牌照的车停靠检查之时,我会下意识猜想这是一辆来自湖北的车,里面载了来自武汉的人。还意味着当我戴着口罩重新社交之时,面对着无法读出表情的面庞,心里总会产生一种尴尬与不适。

但距离一直都在,只是有时是双方的不同与差异,有时是彼此的尊重与谅解。疫情所带来的并不单单是距离,还有人们对于距离的重新发现与重新思考。疫情之下,“距离”还意味着你我为了彼此的生命健康而居家隔离,意味着为了彼此早日见面而暂时相隔万里。

疫情之下,距离的存在不是因为你我不同,正是因为你我相同。你我都有可能感染而不自知,你我都有可能对别人造成伤害。不仅尊重自己的生命,而且是尊重所有人的生命;不仅尊重自己的未来;而且尊重所有人的未来。

尊重生命,积极抗疫;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在疫情面前,我们随时可能是湖北人,也随时可能是北京人,也随时可能是归国留学生。疫情的“无差别”感染,使我们重新思考社会的温情与态度,使我们有机会站在弱者或者病人的角度去思考我们应当如何塑造塑造我们彼此,塑造我们的共同体。我们与“湖北”的联系,不在于湖北与山东的距离之近不足以抵挡病毒的侵袭,而在于我们就是“湖北人”,除了病毒的随机攻击之外,我们之间没有“山湖”之别。

除此之外,抗疫之下,我们也更能理解和明白“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与内涵。在一切平顺如常之时,人们难以意识到彼此的存在。当公交线正常运营,当景区正常开放,当人们笑颜互见,事物的价值隐没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的“自然”中。而当疫情带来的困难出现,人们方才体会这个世界是大家一起维护。当出行承担风险,志愿者为我们服务;当医疗资源出现紧张,全国的爱心都在支援。社会运行的逻辑在这一刻展露无疑,合作互助、彼此相依是整个社会面临危机时所有人应当认同的价值。

距离的产生不是因为彼此不同,正是因为彼此相同、彼此尊重;联系的存在,不仅仅是因为你我都是病毒攻击的对象,而是因为我们能够彼此理解生命的可贵与脆弱,并且能够面对危机持有相同的价值做出相同的选择——生命至上、共担风雨。

感想

新高考一卷的题目紧扣当下,容易写的很浅薄,也能够写的很深刻。个人觉得,如果将疫情理解为危机,而距离和联系理解为对于危机的应对,进而思考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以及我们应当需要怎样的社会的问题,从这个角度入手,大概能够写得好一点。只是个人文思、文采都有限,用了半个下午也没能完成这个任务,有些不好意思。

全国新高考二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带你走近长安

王丁丁

全国新高考二卷

秦岭北麓,渭河南岸,面前铺展开的城市,是十三朝古都长安。

长安,长治久安。

如果要选一个最美的汉语词汇,“长安”一定榜上有名。唇齿轻启,像沉睡的窖藏启封,涌出温柔又庄严的愿望。长安联结着九天阊阖、万国衣冠的恢弘记忆,寄托着中国人绵延千年的乡愁。

西周丰镐,秦都咸阳,“关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也”,早在“长安”一词出现之前,长安地区已是王朝的中心。汉高祖七年,国都由栎阳迁至长安,“长安”之名落定。李渊称帝时,改大兴为长安,即后世熟悉的唐长安。

纵观中国历史,最激扬的篇章无疑是盛唐;同样,纵观长安的变迁,最动人的形象无疑是唐长安。外有猛将开疆扩土,内有能臣兴利除弊;江湖上有纵横的剑士,庙堂上有昂首的书生。所有的情感都得以抒发,所有的抱负都得以施展;所有的光明都摇曳生姿,所有的晦暗都分崩离析。在那个时代,无限种可能从长安城升起,勾勒出清晰可见的未来。

盛唐是诗的国度,长安有万千诗篇。骆宾王吟着“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深情眷恋着繁华的盛唐;贾岛在满是落叶的长安城送别友人,渭水与别情一同流向天边;杜牧登高望远,看尽南山与秋色,明净开阔的长安城一览无余。只有盛唐的长安能够包容这样丰富和纯粹的情感,能够溶解和消化这样多的大悲大喜,大开大合。

长相思,在长安。站在长安的土地上,我思念着一个遥远的童话。西域的铃铛在骆驼背上悠悠响起,东海的风浪裹着鉴真的航船。金发的来客读着儒家经典,道士和僧侣为教义辩驳。万国来朝,四方的祝福归拢;君临天下,满眼的长乐未央。六合是眼界,八荒是襟怀,炫目的盛景属于独一无二的长安。

唐诗后的宋词,平添七分缠绵郁结;唐朝后的宋元明清,再无文韬武略的气象。盛唐已逝,长安也成了回忆中的惊鸿一瞥。“长安”的名称依然存在,像一个往日的影子,一场甜美的旧梦,一种杳然的慰藉。

然而,长安所寄托的,其实不曾改变过;长安的精魂,其实从未泯灭。站在城中央的钟楼上,看着四条笔直延伸的道路,没有一点偏移、一点曲折,那样骄傲,那样堂皇,那样自信而坦然,那样从容而开放;看着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一轮旭日,悠悠苍天。古时的长安越过重重时光,和今日的长安奇妙地重合;我开始相信,长安是不灭的。

请让我带你走近长安。

感想

这是一个很好的题目,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可能难以写出亮点。幸好我已经高考完了,否则估计考不上清华了!

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面孔”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

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补天

王迪雯

天津卷

以人力挽回天灾人祸的损失、探索未知、不计较个人得失投身于社会建设,是为补天。

中国面孔,在补天。

杜甫忧国忧民的笔触,补的是战乱之下对民不聊生的挣扎、同情与希望;屠呦呦四十多年研究青蒿素,补的是对抗疾病的力量;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发者夜以继日,补的是科技的需求和民族的骄傲。

除了这些耳熟能详、会一笔一划记入史册的名字,平凡的中国面孔也在为这个社会添砖加瓦。医护人员不计辛劳奔赴前线,补的是人民的信任与期待。快递员、外卖员也填补了在黑暗、冷清环境中的恐慌与疲惫。

补天的责任感与动力来自于中国面孔一脉相承的民族感和奉献精神。自秦始皇统一六国,规定“书同文”开始,民族、国家概念深入人心。古代的戍边将士守卫领土、守卫人民安全;近代的文人志士奔走呼号,以笔为刃,欲救中国于水火之中;现代的每个人都深深认可自己炎黄子孙的身份,都愿意为国家献出自己的力量。这是血脉里就流淌的志气与精神。

补天的有序进行离不开政府的有力引导。无论是一九九八年特大洪灾时,政府组织的迅速、有力的救援,还是二零二零年疫情严重时政府严格、不计代价的管控和治疗,都凸显了凝聚中国面孔之力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力量,有着自己的想法,有着自己的追求,在面对需要克服的难关时,只有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倘若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想法行事,争执在所难免,行动力也会大大下降。

中国面孔补的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天,也在为世界付出努力。中国维和部队几十年来为世界和平付出不可忽视的心血;新冠疫情期间不断对需要帮助的国家提供救助物资、提供医疗帮助。这是中国的大国风范。而大国风范,不仅来自于日益强盛的国力,也来自于热爱和平、乐于助人、以“天下大同”为己任的中国面孔。

中国面孔不仅仅是在过去、在现在展示着中华民族的风采,在未来,会有更多的中国面孔出现在大众眼前,出现在国际舞台,展示着“补天”的伟大胸襟。

感想

“补天”这两个字在我这里大概是“防止社会混乱,推动社会体制健全”的意思。今天早上起来的时候,突然想到“补天”两个字,于是我决定不论作文题目是什么,我都要用这两个字当标题。强行生搬硬套,现在看来果然是比较失败的。写作文之前千万不能想太多,不然就会框住自己,跳不出去也引用不好。最后感叹一句,高考生真厉害啊,我什么也不会。

上海卷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无力恰是努力的理由

尹昊萱

上海卷

有人问,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仔细想一想,不难发现这个问题本身在逻辑上的不合理之处。因为“无能为力”似乎在说我们对事物发展进程什么都做不了,但是如果要得出这个结论,我们需要的前提是“世上所有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既然提出这个问题的人自己都承认仅仅是有“许多”重要的转折,那么言下之意就是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是人能预料到、能掌握的,后半句结论不攻自破。不过我们也不必急着终止这个话题。改正这句话的逻辑错误,我们还是能得到一个极有分量的问题: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意想不到,是否意味着人在很大程度上对事物发展无能为力?

回望历史,不难发现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晚清的一个农民,纳粹德国时期的一个犹太人,今年春天的一个武汉家庭,他们本来都理应并正在期望一个光明的未来,却被时代的车轮无情地碾过,人生轨迹完全改变甚至就此停止。

看起来,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总是不得不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了。不过,那些声称“人在很大程度上对事物发展无能为力”的人,恐怕是绝不仅仅满足于揭露这个现实的。他们还有他们自以为顺理成章的下半句:既然我们很大程度上无能为力,那就顺其自然与世无争好了;既然我们无法摆脱外在命运的掌控,那就静静坐在这里等待裁决来临好了。

有商人贩卖土著编的草帽,在发现销路很好之后,提高了向土著的收购价。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土著编的草帽数量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因为土著觉得,现在只需要编更少的草帽就能挣到和原来一样多的钱了。如果把人生目标类比成编草帽挣的钱,把个人努力收到的回报类比成草帽的单价,那么意识到个人努力的微不足道就相当于意识到草帽的单价降低了。为了挣到和原来一样的钱,我们就应该编更多的草帽。也就是说,个人努力的微不足道,恰恰是我们应该加倍努力的理由。

在同样地看清生活的真相后,总有人做出截然相反的选择。江泽民说:“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有的人看重后半句,觉得既然自我奋斗微不足道,便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随波逐流。有的人看重前半句,觉得既然历史进程如此强大,便更要加倍努力才能多掌控一点自己的命运。被历史的车轮碾过的,往往是前一种人;打造历史车轮的,往往是后一种人。

感想

本来想写一篇哲学论文,写到一半想增加一些文学性,最后写成了一篇心灵鸡汤。

扬生活之激流,且看!

刘方元

上海卷

生活常常抛给我们一个个意料之外的变故与动荡,质询我们坚持着的姿态。面对着这些突发与转折,人们更为深沉地理解我们身处的存在:我们固然无法撼动世界的坐标,但我们绝不无力,而是主动地接过生活抛来的意外,对转折与激流大声发出勇敢者的宣言。

生活中常常充满随机的变数,它们在最难以察觉的时刻将生活骤然扭转。随机的扰动常常指向完全不同的未来。《异乡人》中,莫梭叩动扳机的理由仅仅是夏日晃眼的太阳。而压抑的雷雨天气内,大雨颠覆了周家宅邸中每一个人的生活轨迹。或者,某场由于沟通不得当引起的误解可能指向一幕悲剧:罗密欧在死讯的认知中悲戚喝下药水、玛蒂尔德在项链的误会后骤然改变十年生活方式。没有人能提前预知的这些“随机事件”、“一念之差”,常常将人们抛向无所知晓的处境。

事实上,比起精细规划、准确导向,随机和意外才是生活的本质。——我们曾经都在象牙塔中幻想未来模样,有谁能想象自己的生活骤然与另一篇土地的悲欢相连,目睹维多利亚湾的星光灿烂与黯淡,自由女神像下的口罩与示威海报?又或者这一场充满变数的高考,在最渴望按部就班的时刻,生活被前所未有地颠覆。

如果变化与意外注定是人生的常态,我们将如何面对这飘摇的社会?面对着期待黛西回心转意只爱自己的盖茨比,尼克跟他说:“你不能重复过去”。盖茨比回过头,大声喊:“为什么 ?你当然可以!”,渴求着掌控事物发展的进程,奢望着逆水行舟之后的结局一如昨日,而一曲美国梦陨落的悲歌慨叹了盖茨比试图掌控世界的无力。

可是,这绝不意味着放弃对于生活的抵抗,事实上,哪怕变数屡屡,人们也总有权利与勇气去与生活搏击,乘生活的激流向前冲去。这是菲兹杰拉德在书名中加入“了不起”的原因,固然它充满意外,纵使它无能为力,不甘心的努力也值得被大声赞颂。

我们或许无法撼动整体事物的进程,无法以一己撬动世界运行的规则,但面对自我的生活与所处场域,仍然可以坚定地面对变故,开拓新的发展轨迹、诠释变革的摇摆进程。鲍曼在飘摇的年代写下宣言:“社会学要领会人类世界,要么给无力者以力量,要么允许自己保持无力,以领会自身存在。”——勇敢接受生活之变,大胆迎上前去,或审慎地思索世界如此的原因;从而,拒绝意外之后的消极被动,以主人的姿态向生活发出挑战。

从而,在变动的时代中继续寻找自我锚固的节点与开拓的可能。这是包豪斯在战败德国的无力中颠覆的宣言:以功能主义去把建筑进行工业化生产,满足人民而不是奢侈的需要。在集体颓然时进行革命,在群像狂欢时寻求冷静,审慎进行现代主义的反思与转型。纵然飘摇于时代的动荡中,但仍坚定从自我的节点出发,诠释理想。

从而,在暗浪与激流中重新诠释动荡与转型的时代。这是鲍曼在飘零的波兰、在东方体制共产主义社会波澜与全球化、网络化、全面消费主义中所做的世界注解。面对着波兰、犹太与世界不确定的发展进程,审慎寻找其中的矛盾与身份认同,以学者视角解释流动的现代性与时代危机。

这是对于世界变故的宣言,对意外与转折、生活与生活之外的勇者之音:迎上前去,接受世界给予我的挑战。在每一次意外降临时,我总能想起老舍在激流自序中慷慨写下的宣言:

——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

感想

今天一整天都站在考场之外,迎接高中的学弟学妹走向他们的重要时刻。那些考试前拍着肩想说的话和写进作文中的是一样的:那些无人知晓的未来并不影响我们在每一个当下以搏斗的姿态面对生活。祝他们顺利!也祝他们走向属于他们的未来。

江苏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破“茧”成蝶

谢譞

江苏卷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往往会因为性格、兴趣、观念上的相似而彼此吸引、集聚,在群体交往过程中不断磨合,产生群体凝聚力,在兴趣和观点上越来越趋于一致。这本是社会人际交往的必然规律。

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群体集聚现象表现得更为明显。一方面人们越来越依靠朋友圈、群组、关注,主动获取与自己观点类似的信息,另一方面人们在网络上被算法的自动化推荐被动“投喂”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选择性的信息获取和社会交往可以让我们不被泛滥的信息所淹没,节约处理信息的时间。然而,这样的志趣相同、气味相投在不知不觉间,却为我们自己建起了一座“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是指在网络信息传播中,公众在信息选取时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只关注自己想看的、使自己愉悦的信息领域。久而久之,人们会沉浸在自己关注的人和事上,只看自己想看到的世界,只听自己想听到的声音。这样的认知也影响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偏向性强的新闻往往传播更快,更能获得公众的关注;在对事件的报道中,人们也往往坚信自己了解到的一个部分,而事实的澄清往往石沉大海;在社交网络上遇到不同的声音时的“零容忍”,导致谩骂、举报甚至人肉,压制了观点的自由表达;疫情期间世界上建起了一道道因种族、性取向、国家、立场而划分的围墙,思想越来越极端、割裂……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既为我们插上翅膀,赋予探索更广阔的世界的自由,却又让我们的认知被媒介所操纵,为自己套上一道信息的枷锁。

或许我们该静下心来想一想,因友情而为朋友点赞,因亲情而为家人转发,因崇拜而为爱豆应援,因信服而为“意见领袖”分享,这是否就是所谓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呢?我认为并非如此。在庞杂的信息中匆匆掠过、不假思索地点赞、转发、分享,看似让我们与世界的连接更加紧密,实则这样流于表面的“相应”、“相求”却让我们陷入惯性思维,逐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真正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是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是王羲之的曲水流觞,是管鲍之交的知人善任……尽管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相比于追求名利的攀交、附庸风雅的虚交,在当代知音依然难觅。知音并不意味着兴趣、观点的绝对相似,而是两个有趣的灵魂的相遇,两个深邃的思想的碰撞,这是网络时代复制粘贴般的齐声附和所无法取代的。身处“信息茧房”中的人,看似找到了自己的“同类”,但灵魂却僵化而孤独。

在人类逐渐被机器取代的时代,人类因不盲从、不趋同的思想而散发着独特而夺目的光芒。科技在“异类”的灵光乍现中不断发展,文明在观点交锋中不断进步,世界在求同存异中走向联结。与其缩在自己的“信息茧房”中作茧自缚,做狂热而偏执的“乌合之众”,不如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多看看缤纷多彩的世界,多听听不同的声音,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感受纷杂社会中的五味杂陈,拥抱形形色色的有趣灵魂。

信息时代塑造着我们,而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改变这个信息时代。破“茧”成蝶,拥有没有边界的思想,拥有独一无二的灵魂,拥有未来的无限可能。

感想

作为江苏省最后一年单独命题的作文,题目一如既往不走主旋律的风格。看到这个题目我的第一想法就是群体极化和信息茧房,在疫情期间频繁的网络社交中让我对信息茧房的忧虑越发严重。但是命题最后一句似乎又话锋一转,变成了对同声相应的赞扬,所以在行文中我将同声相应的概念偷换为“知音”,可能有偏题的嫌疑。

求同声,亦听万籁

刘桐彤

江苏卷

常听人说,我们这一代孩子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网络让我们彼此发声亦彼此听见,算法则帮助我们数据之海中能与喜欢的人与事“同声相应”。而谁知,眼界开拓的同时也暗藏作茧自缚的危险,“同气相求”的背后也有误入歧途的隐忧。学会选择与学会包容,是我们这一代“原住民”的必备素养。

互联时代,百家争鸣。我愿在此中,既学会求同声,亦懂得听万籁。

互联时代首先要学会的是“选择”。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不是生来就完整,而时刻都收外界的塑造。而网络正是他人影响的放大器。起居坐卧,工作休闲,现代人手机不离身,小小的屏幕里直播着别人的生活,分享着远方的信息,真是“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然而正因信息如此庞杂,选择也变得尤为重要。但如果只是盲目接受信息,必然迷失其中:早上转发“警惕消费主义陷阱”的文章,晚上又在带货主播的“买买买”声中激情购物;信息过载的背后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看到幼儿园小女孩学着“蛇精脸”的网红主播涂脂抹粉时的不安,正来自对“榜样”泛滥化、低级化的焦虑。史铁生写道:“所谓知道了善与恶,其实就是对生活有了价值判断,对生命的的意义有了要求。”面对嘈杂的网络环境,学会分辨优劣,与善者同行,同声同气,才是从互联网的被动使用者走向主动使用者的第一步。

然而,我们自认的“则其善者”,或许也只是“则其同者”。算法推送给我们带来了寻找“同好”的便利,也在无形之中编织着我们的“信息茧房”: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是相同的观点,那些异己的内容在算法的筛选里被无声地过滤了。我们自以为代表着真理,其实可能只是在不知不觉里加深了偏见。而为了打破“茧房”,成为一个更成熟的互联网时代公民,学会包容异见、听得“万籁”,更尤其重要。

“求同声”的背后必定要有“听万籁”的支撑。不先见万物,就圈地为牢者,只是井底之蛙。

在快手的宣传片《看见》里,“奥利给大叔”满怀深情地说:“不要冷漠地走入普通人。那些不假思索,就说这里不够潮的人,应该亲自来这里看看:有人在大山里起舞,有人在菜地里高歌,有人潜入最深的海底,有人登上最高的山峰……”是的,世界本来的样貌正是千姿百态,这也正是五彩生活的幸福源泉。我们不应走向饱含冷漠与偏见的“党同伐异”,而是要在选择与包容中学会“求同存异”。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包容、认同,非一日之功, 亦非一己之力。可技术的进步,给更多人提供了看见的可能。”学会在信息洪流中有所分辨,亦要学会在“求同声”依然能听见“万籁”共鸣,恐怕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必修课。

感想

这篇我用了比较中庸的打法吧,把“求同声”和“听万籁”都包括在内,因为我确实觉得二者之间有逻辑上的联系:先学会选择,再学会包容,其实是一个网络公民渐渐成长的过程,如果没有选择的能力,其实也谈不上“包容”二字。什么都得看看,不然也不知道如何选择;也不能盲从,否则迷失方向。

浙江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这样的人生才有趣

程雨祺

浙江卷

都说“万事如意”,可若万事真能如意,又何来这句吉祥之语。自己为未来规划的、长辈为孩子选择的,都是正前方的宝藏;偏偏路总要拐弯,一个人攥不紧这匹撒欢儿的马的缰绳。世事无常,谁也没资格说意外是福。但就是要一波三折,和矛盾斗上一斗,看看左边右边的风景,才显得人生有趣。

家里有矛盾,青春期的少年能和家长顶嘴,是时代的进步。在“父母之命”宽松多了的现在,女孩子被逼婚没书读只是个别现象,然而强制志愿也许并不少见。很多家长知道高中生读书远比婚姻重要,却未必认为孩子的爱好强过择定的职业。“为你好”一定出发于他们的认知,但认知不一定能跟上时代的迅速变化。这就是为什么一边高考顶替查得轰轰烈烈,一边爷爷还在教诲“搞好关系”的重要性;一边美国疫情抗议新闻频出,一边餐桌上羡慕地谈起拿了绿卡的亲戚。自信懂得时代的少年,就要学会如何检查自己的判断,如何面对“1+1=3”的说教,如何尊重父母长辈。对家庭错位预期的处理,是走向社会之前最大的挑战。

当从家庭小浪走进社会大浪,浮浮沉沉是每个时代每个人都必然会有的经历。不说声势浩大的上山下乡,就说静悄悄的志愿录取,就是足以改变人一生的大随机。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初值敏感的混沌系统,往左一步考上北京大学,往右一步进了中等技术学校,只能用一句“光明的前途”让自己保持乐观。所以为渡苦海,各显神通:“不贪不嗔不痴”,就立地成佛;“一切荣耀归于主”,就皈依基督;“我命由我不由天”,就哪吒闹海。命运最喜欢开玩笑了。社会预期的错位,是永不停歇的大起大落。在这社会的磨刀霍霍里,各人带着各自的信仰,去接近不知是喜剧还是悲剧的结束。完美的预期总是达不到的,没有人会对自己的生活完全满意。帮助人们适应各种别样的角色,让众多“光明的前途”不成为一句空话,这才是归于时代的责任。

这不是很有趣吗?八戒在高老庄的美好期望破灭了,不情不愿地接受了二师兄的角色,开始了他意想不到的旅途。唐僧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的经书却全是空白,不得不再跑一趟。我当然有我现在畅想的美好未来,但我并不强求,甚至并不希望我的未来就是如此。如果可以选择,我也希望有不断变化的生活,就算它总是和我的愿望对着干。多么幸运,我没有走上一眼望到底的人生。

感想

自由多了,不过还是保持着以前写写就偏的习惯。

李军

陈善炜

浙江卷

我母亲姓李,名军,姓名相当锐利。在我还充满稚气的时候,大家还会呼唤她的名字;后来我上了学,“李军”二字却不常听到了,取而代之的是“xxx妈妈”——后者实在是个冗长而难听的称呼。

母亲丢掉了名字,显然是受我连累的;然而这仅仅是成为母亲最不值一提的代价。李军这个女人,自从我出生的一刻,便与我产生了永恒的连结,甚至当一百年后我们变成汽车轮胎扬起的尘土之时,她仍旧是我的母亲。所幸这种连结是双向的:与此同时,我永远是她的儿子;这是对母亲唯一一件公平的事情。

她不止被母亲这一个角色限制着:她是女儿,是妻子,是中国公民,要是火星人对地球开战,大家还得叫她地球人。然而角色扮演的游戏只是表面现象,如果她是丁克,如果她出了家,如果她在轮回转世时投身新西兰,那她现有的许多角色都会发生改变——因为一个人不能演出任何完整的剧情;角色不过是自他关系在生活中的投影。

佛教认为人的一生都在自他关系中纠缠,不容脱身,人因而失去自由,而终生痛苦。解脱的方式是参禅悟道,投入一切寂静的涅槃境界。释迦摩尼本人就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挣开关系的束缚,继而享受无极的自在之乐。

然而所谓涅槃,难免有些神秘主义的意味,值得质疑。但可以引起思考的是,佛陀认为,关系先于个体而存在,对人的审视,必须建立在他者的视角上。海德格尔有类似的看法:“世界向来已经总是我和他人共同分有的世界。此在的世界是共同世界。”庄子在《逍遥游》中否定的绝对自由,也是看到即便厉害如展翅的大鹏,也需凭风借力,才可遨游。换言之,他们不相信自由,不承认主体性,不承认柏拉图式的“理型”,自然也不相信灵魂存在的说辞。

这是一件令人恐惧的事情:关系先于个体而存在,意味着我们立身于这个世界,总需要依附着他人;他者毁灭的同时,我们也荡然无存。一想到我们是如此的脆弱而卑微,我的冷汗就从额上大滴大滴地落下。

但从另一方面思考,因为灵魂不存在,所以我们可以拥有无限的可能性。我们不再被“初心”“应该成为的样子”所约束,因为我们根本没有“初心”,没有命运敲定,没有理所应当,我们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进行选择,比如午饭是在清芬还是紫荆解决;我们的意志虽然薄弱,但好歹不是没用;主观能动性不是严重的骗局。尽管关系带来的无限可能性最终会坍塌成为现象世界的唯一现实,我们至少体会过一点点做出决定的快感。

如果你不满足于这微不足道的快乐,当然也可以选择不去相信什么“关系先于主体”的观点,然后大骂这是谬论。可是,假定李军只是李军,不是谁的母亲,不是谁的女儿,不是谁的妻子,这就是一件极乐的幸事吗?

世界上不晓得有多少个李军,但我们总能精准的定位到某个具体的人身上;身为我母亲的这位李军,之所以能被辨别出来,不是因为她本身是独特的——在上帝眼里,所有人都只是不辨面目、轮廓一致的剪影——而恰恰是因为她是我的母亲。她深陷纷繁关系网络的漩涡之中,却也因此独一无二。加缪在《局外人》的结尾,展示了主角作为“局外人”与世界面貌融为一体的时刻。做一个真正独立、真正自由的“局外人”的代价就是,削去鼻梁和身上的其他棱角,和这个世界融为一体,丧失所有特殊性。

复归世界、与上帝融合是基督徒的理想,可惜我少了这份觉悟。

感想

好喜欢今年浙江的题目,虽然写不出个三六九,但重温高考写作的感觉,还是让我年轻了一把。借这篇作文,我想爱一爱我的妈妈,也祝考生们考出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点击此处查看往年高考作文:

我们写了今年热腾腾的高考作文

我们找了几个清华学生来写今天的高考作文

原标题:《这群清华仔又双叒叕写了今年的高考作文》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4-09-19 10:09 最后登录:2024-09-19 10:09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