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最新历史新闻-历史热点资讯

新中国成立初期 气象事业在探索中起步(史海·今品)

时间:2024-09-09 10:12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9 次
中国气象局政府门户网站,为您提供最新权威气象政务信息、天气预报、气象预警、气候变化、防灾减灾、气象科普等权威官方信息

  新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要从中央军委气象局成立说起,预报业务的开端要从“联心”说起,开展公众气象服务要从气象部门军队建制转为政府建制说起……时隔70余载,回望来时路,新中国气象事业发展初期那一段段劈波斩浪、扬帆启航的征程在历史的长河中愈发闪耀光芒,令人难忘。

  新中国气象事业的诞生——中央军委气象局成立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当时很多气象工作人员撤往台湾,不少气象仪器也被撤走,而国内军事、航空等领域对气象需求极为迫切。

  1949年11月20日,涂长望奉命到北京筹备新中国气象工作;11月23日,涂长望以个人名义给周恩来总理写报告,内容涉及建立我国气象工作的建议。

  同年12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气象局(以下简称中央军委气象局)成立,办公地址设在北京市南河沿25号“欧美同学会”内。毛泽东主席任命涂长望为中央军委气象局局长,张乃召、卢鋈为副局长。12月28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作战部颁发中央军委气象局印章及长戳,12月29日开始启用。中央军委气象局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气象事业的诞生。

  1949年12月底,涂长望组织召开第一次临时局务会议,确定了有关开展气象工作的几项原则问题——凡与航空、航海有密切关系的台站必须由中央军委气象局统一领导,其他台、站、所则采用合作方式,密切协作;是否建立政治工作系统问题由军委决定;暂不设立机要系统,用变更站号或其他办法保持机密;关于建立通信工作问题,中央台、区台与各级台站的广播抄报自办,中央台与区台广播自办,区台与各级站的联络由其他通信机构办理;供给制问题,原则上采用薪金制。

  对于有关各区台与各军区航空处的关系问题,会议决定各区台派气象参谋到航空处为联络参谋;面对航空方面的气象任务,各区台必须无条件完成。此外,会议还讨论了房屋、交通工具、经费及本局对各级台站如何领导等问题。


军委气象局中央气象台旧址。图片来源:中国气象科技展馆

  气象预报业务的开端——联合天气分析预报中心建立

  新中国的气象局成立了,但那时的预报组,一穷二白。1949年,全国气象台站只有101个,天气信息情报及有关资讯图表极少,每天只有两张亚欧部分地区的地面天气图及一张间接推算的3000米高空图,图上测站稀疏,还有不少是成片空白。

  预报员及整个预报组只有四五个人,因没有专门的填图员,进行分析预报的时间非常少。

  当时气象部门最主要的职责是服务军事和航空业,预报要素简单,例如在中央军委气象局成立前两个月,为开国大典进行天气预报时,预报员写道:“1949年10月1日,北京,微风,多云转晴。”

  1950年,涂长望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赵九章协商决定,将中国科学院的部分精锐人才借调到气象局,建立联合天气分析预报中心(以下简称“联心”),著名气象学家顾震潮和陶诗言,分别任“联心”的主任和副主任。“联心”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抗美援朝战争的军事气象保障和向国内发布天气预报,并对全国天气预报进行指导,这奠定了今天中央气象台的基础。


联合天气分析预报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研讨业务。图片来源:中国气象科技展馆

  “联心”聚合了来自地球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央军委气象局的一流天气学家,还有一批海外学子受到祖国的召唤,纷纷回国,其中就有著名气象学家顾震潮。“联心”开创了集体预报会商制度,时至今日,每天早晨8时,全国气象部门都会准时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集体研判天气形势。

  当时,预报员不受国外天气学理论的束缚,总结研究出合乎我国所处特殊地理环境的天气系统,如穿心冷锋、西北小槽、印缅槽、西南低涡、江淮切变线、南岭准静止锋等,丰富了我国的天气学理论。

  1954年夏季,长江中下游连日暴雨,江水猛涨,武汉告急,水位已超过历史纪录。中央负责同志亲自过问,当时的关键问题是要回答雨还下不下,水位还涨不涨?如果雨继续下,武汉等地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就要下决心用荆江分洪来保护华中重镇。反之就不必分洪,避免万顷良田和众多村庄被淹的重大损失。

  这对“联心”而言,无疑是一次重大考验,预报稍有失误,后果不堪设想。在关键时刻,预报员夜以继日地应用刚建立起来的预报方法反复分析研究,最后判断,暴雨不会再下,江水不会再涨。

  最终,预报成功了,武汉保住了,万顷良田和无数村庄保住了。

  这是“联心”的一次成功服务案例,而后不久的1955年春天,“联心”撤销,中央气象台成立预报科,接替“联心”的全部工作。涂长望曾这样评价该机构:它每天所绘出来的图,在种类和数量上,都可与任何国家的中央预报机构相比。“联心”的成果是奠基性的,在中国气象事业发展历史上的作用是重大的,不论今后中国的气象事业达到如何现代化的水平,“联心”的贡献都不可磨灭。


中央气象台最早的办公楼旧址坐落在北京动物园院内。图片来源:中国气象科技展馆

  从军队建制转为政府建制——公众气象服务迎来发展契机

  1953年,我国发生了严重的倒春寒,农业遭到很大的破坏,毛泽东主席很关心,指示气象部门要把天气常常告诉老百姓。

  在这种背景下,1953年8月1日,为使气象工作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联合发布命令,决定气象部门从军队建制转为政府建制。经周恩来总理核定,中央军委气象局改名为中央气象局。

  从时间节点看,自1954年1月开始,气象服务的范围逐步扩大。1956年,气象部门开始向公众发布天气预报。当时,报纸应该是最早被用来传播气象信息的新闻媒体之一。而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节目,由于覆盖面广、时效快,也成为开展公众气象服务的主要手段。

  1956年7月1日,在周恩来总理同意天气实况、天气情况和天气预报使用明码后,中央气象台第一次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工人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向北京市民提供天气预报服务,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拉开了气象信息向公众传播的序幕。自此,天气预报可以公开传播,气象工作者可以采用最快捷、最容易为人民群众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

  1958年9月,中央气象局发出关于开展人工控制局部天气试验研究工作的指示,全国先后有十几个省份开始进行人工降雨和人工防雹作业,探索开辟气象服务的新领域。同时,经过气象工作者的艰苦奋斗,到1960年时,全国气象台站已达到3240个,为更好地开展气象服务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4-09-19 09:09 最后登录:2024-09-19 09:09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